1949年,周恩来对陈明仁说:还记得我吗?我向你举枪敬礼过
1925年10月,孙中山再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第二次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不过第二次东征时,东征军遇到了一个大坎坷——进攻惠州城。惠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守城人又是陈炯明部下中在粤军中出了名会打仗的杨坤如师长。第二次东征军攻打惠州城的战争十分激烈,当时负责担任冲锋团团长的刘尧宸亲自率领队伍进行冲锋,但是在爬梯登楼的时候,不幸被一枚子弹击中头部,当场身亡。目睹刘尧宸团长身亡的陈明仁悲痛交加,立志要为团长报仇。随后,陈明仁转身就对副连长说:现在正是以死报国的时候,如果我们二人当中有幸能有一人活着攻下惠州城,那么我们父母妻女就互相交托给活着的那个。交代完遗言后,陈明仁就把身后的连队分成两队,自己带一队,副连长带一队,继续攻城。随着后续炮火的支援,惠州城的城墙被打塌了一角,城墙上的机枪也瞬间变哑巴了。这时,陈明仁亲自扛着旗帜,沿着队伍炸开的城墙缺口,一鼓作气爬上去将东征军的旗帜插在了惠州城的城楼上。后续支援的士兵们看到惠州城的城墙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旗帜,顿时信心倍增,蜂拥而上;而守城的士兵看到惠州城的城楼上已经有了其他旗帜,以为惠州城已经被攻下了,连忙抱头逃窜,哪里还顾得上后面冲上来的东征军士兵们。在重大伤亡后,惠州城终究还是被攻克了下来。正在不远处指挥的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和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通过望远镜,将陈明仁扛着旗帜冲上惠州城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蒋介石转身问身边的人:那个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城墙的是谁?蒋介石身边的黄埔教官李明灏响亮的回答:“黄埔一期生——陈明仁!”蒋介石闻言非常高兴。在三天后于惠州城召开的庆功大会上,蒋介石亲自发布命令,吹响三番军号,向陈明仁致敬,还带头呼喊口号:“向陈明仁致敬!”后来,陈明仁的惠州战役中的表现一直被国民党军内部将领所推崇,成了黄埔军校的一面旗帜。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见到陈明仁时,第一句话就说:“你还记得我吗?二十多年前攻打惠州的时候,我向你举枪敬礼过呢。”周恩来的这番话让人颇感意外。要知道当时的陈明仁只是一个中将,他在国民党中并不算是顶尖将领,甚至连一流都算不上。为什么周恩来对陈明仁的印象如此深刻?我想这和陈明仁本人的战绩有很大的关系。陈明仁不同于其他黄埔学生,他更像一个职业军人,一心保家卫国,从未想着个人升迁,以至于当了十年的中将。周恩来记着的是那位一马当先的陈明仁,记着的是那位英勇抗日的陈明仁,记得的是和自己有师生之谊的陈明仁。还记得那是1924年,陈明仁加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当时的周恩来已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了,他和陈明仁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是在攻打惠州城的时候,周恩来对陈明仁印象深刻,甚至还向他举枪敬礼过。此时的国民党仍旧是一个进步的党,至少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开始逐步扫清旧社会的尘埃。只可惜,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背叛了孙先生,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次政变,蒋介石与周恩来分道扬镳。为了反对蒋介石反革命,周恩来还和贺龙、叶挺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此时的陈明仁并没有醒悟,并没有意识到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未来,他仍旧在国民党任职。但是他是一个职业军人,他注定和腐败的国民党格格不入,不会讨好上级的他受到了同行的排挤,被迫去学习了。陈明仁先后在庐山军官训练团、陆军大学深造,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已经是抗日战争的事了。1940年11月,日本人派出了三个师团,在广西钦州和防城登陆后,顺势就攻下了南宁,随后又沿着南宁至桂林的公路向彬州进攻。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派出自己的得力部队占据着昆仑关要隘,企图切断湖南、广西和贵州的交通线,对粤、湘、桂形成战略包围之势。昆仑关盘踞在五塘和芦杅之间,连绵不绝,多为悬崖深谷,只有一条由几百年前的驿道加宽改建成的邕宾公路可供通行,非常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本人派出了自己最精锐、也是最狡猾的板垣师团来镇守昆仑关。这个板垣第五师团在日军中有着“最能打硬仗的劲旅”之称。自攻占八达岭,攻占察南,再到晋北,板垣第五师团都是主力,可谓是百战百胜。直到平型关战役,被我军狠挫锐气,之后下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被李宗仁率领的国民党军第五战区的部队击败。有点扯远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昆仑关。要知道,能否成功拿下昆仑关关系到整个西南战局的重大改变。这次中国派出的主力部队是由杜聿明担任军长的国民党军第五军。国民党军第五军也是一支实力不容小觑的队伍,他们有着最新的机械化装备,由战车部队、山野炮部队、重炮兵部队、装甲汽车部队和快速搜索部队等组成。第五军下面管辖着三个师:师长为郑洞国的荣誉师,师长为邱清泉的第二十二师和师长为戴安澜的第二零零师,外加军部直属的各个部队。杜聿明接到命令后,从12月12日起便开始部署攻打昆仑关的作战计划。杜聿明非常自信,打算仗着自己第五军的强大实力,夺回昆仑关、拿下南宁、阻击日军北进。但是日军占据了昆仑关右面的一座高峰,并以其为主要阵地:建筑防御工事,明碉暗堡,火力配置齐全。而昆仑关左翼的441高地和中汉村右翼的廖家村与湾塘,都分别建有侧面辅助阵地,互为支撑。作战时,日军飞机一顿狂轰乱炸后,杜聿明的第五军伤亡惨重,只好转攻为守。战事越发吃紧,杜聿明实在撑不住了,连连向蒋介石要人。说来也好笑,蒋介石放着整个西南邻近的部队不调人,反而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预备第二师(陈明仁的部队)。就这样,25日午夜,预备第二师师长陈明仁接到了军令部的急令:迅速驰援昆仑关。接到急电的陈明仁命令所属各团连夜组织敢死队:每个团挑选精锐兵官一排,每四个排组成一分队,每一个分队就是一个敢死队。到天亮的时候,预备第二师已经组成了五十六个敢死队。上午9:30,陈明仁在枝江召开了敢死队誓师大会,在会议上,陈明仁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入侵我中华,试图灭亡我中国的惨痛现实,激发众官兵发扬革命军人的爱国精神,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中华民族。说到最后,陈明仁挥臂一呼,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在战斗中杀敌立功,日寇不除,决不还家!部队的全体官兵们个个斗志昂扬,一致表示:服从指挥,抗日救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开完誓师大会,下午3点陈明仁就命令第四步兵团、第五步兵团和第六步兵团,以强行军的速度迅速赶到衡阳,乘坐火车转至滨州。而陈明仁率领着师部和另外的敢死队官兵,从枝江出发,以强行军的速度行至路口,然后转乘火车到柳州。就这样,陈明仁把预备第二师的士兵分开行动,日夜兼程,七天七夜急行军,沿着不同路线下前往昆仑关。陈明仁一向严以治军,而预备第二师又是他一手带大的。在分开行动的过程中,预备第二师的两支部队无论是在休息还是进餐时都没有骚扰过百姓,受到沿途百姓的夹道欢迎。为了争分夺秒,陈明仁在行军过程中就和有关作战人员对昆仑关的地形图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部署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最后决定从昆仑关左右两翼支援杜聿明的第五军,首先要攻下昆仑关死亡324高地,以获取有利的制高点和部队立足点。在战斗开始之前,陈明仁号召第二师全部官兵:在战场上要勇敢当先,有功者战后必奖,逃跑者,以军纪论处。在对昆仑关的敌情和地形进行反复的侦查和判断后,陈明仁发现:日军在324高地以及其左侧的一带高地,部署了大概一个联队的兵力,防卫的重点是324高地的主峰,障碍物却只有一层屋顶形的铁丝网。很明显,日军认为凭借324高地的险峻地形,没必要布置太多的障碍网。而且日军火力点设置十分隐蔽,不容易被发现。陈明仁在反复推敲过后,对相关作战人员说:大家都看到了,敌人在324高地上有着坚固的工事建筑,火力点设置隐秘且封锁严密。虽然正面强攻很难奏效,但是如果不拿下324高地,就不利于我们全面反击日军。所以我们这次攻击的重点必须在324高地。随后,他下达命令:预备第二师决定从正面发起进攻,直指324高地,由两翼进行包围。还进行了如下详细的作战部署:第四团团长洪行率领第四团从左翼先投入战斗,进行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在主攻方向得手后,继续向敌人的纵深前进!第五团团长戴坚任务最重:他要带领选出的敢死队队员,主攻324高地,工兵后续支援,实行主要突击。第六团是预备团,暂时在师部附近待命,随时准备出发!作战任务下来了,各团开始针对自己的攻击目标和前进路线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观察,还针对自己观察到的敌人火力点,对连队中机关枪压制进行分工(哪几把机关枪压制哪几个火力点)。之后陈明仁还进行了“打黑不打白”的作战计划,也就是说第五团敢死队、第四团敢死队、第六团敢死队的进攻任务都是在夜间进行的,白天只会派少量的人前去观察敌情。日军知道陈明仁的预备第二师采取夜间偷袭战法后,便开始在晚间开始收缩兵力,死守在碉堡内。好在第二师的敢死队队员冒死进攻,成功摧毁敌人的多处碉堡,大部分日军都已经被迫退到第二线。但仍有少数顽固派死守在碉堡内,用机枪向外扫射,敢死队伤亡甚大。负责佯攻的第四团成功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和兵力,而后,负责正面主攻的第五团和工兵连在戴坚团长的带领下,连夜接近敌人,把日军的铁丝网剪开几十米宽的缺口;还在炮火的掩护下,成功将炸药塞进敌人的碉堡中;随后又强攻入日军队伍,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杀的日本鬼子抱头逃窜。后来日军派来了大批的增援部队,预备第二师的全体官兵誓死不让寸土,双方随即展开了肉搏,明晃晃的刺枪和战刀的厮杀声在324高地上到处都是。在陈明仁的直接指挥和第二梯队的加入战斗下,预备第二师官兵们打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反攻,最后成功夺回了324高地。这一次战斗中陈明仁的表现十分好,因此得到了上峰的注意,但是碍于陈明仁只知道打仗不知道讨好上级,所以一直在中将止步不前。不过陈明仁倒是不在乎这些东西,他不仅不讨好蒋介石,反而是直接顶撞蒋介石,最有名的莫过于在远征军的时候。当时蒋介石夫妇视察远征军,在看到陈明仁的部队衣冠不整时,大怒:为什么把士兵带成叫花子似的?陈明仁也是比较刚,直接怼回去了:部队衣服没穿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你发给我们的,质料这样坏,只穿一星期就破了。蒋介石被怼得哑口无言,最后吐了一句:你回去,下次再如此,我就要办你。没想到陈明仁还来劲了,根本不就坡下驴,硬怼:我如果犯了国家哪一条法令,应该办罪的,便请在这一次办,不要等待下次办。另外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我现在不要这个官了!说罢,陈明仁把自己的肩章往桌子上一丢,看着脸被气得发白的蒋介石扬长而去。1942年4月,国民党第11集团军下辖的由陈明仁指挥的第七十一军主力被蒋介石编入了远征军。就这样,远征军有了10多万的兵力,之后远征军兵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三路,共计10万兵力入缅甸对日作战。可惜后来战况不容乐观,远征军西路军的两个师在日军的追逐下被迫由北退入了印度边境;而中路军则由孟洪、葡萄退回了云南;东路军也不得不从滇南景栋撤回中国境内。派出去的10万中国军队,只撤回来了不到4万。形势的不容乐观不仅仅在于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兵力折损之大,还在于日军组建了一支以装甲车为先导、用百余辆汽车运载步兵的快速移动部队,连夜抵达怒江上游的惠通桥,甚至已经有部分敌人跨过了怒江。一听闻这消息,昔日被称为大后方最安全的昆明顿时人心惶惶,滇西局势危矣!就在这时,在西昌一带的陈明仁指挥的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紧急受命前往滇西的祥云附近集结。后来,以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为主力的中国作战部队从沪水、惠通桥、双虹桥等地渡过怒江,沿着固东街南下,准备围攻腾冲城的日军联队。经过四十五天的激烈战斗,陈明仁率领第七十一军全歼日军的一个联队以及从外围战斗退回城内的四千多名日军,成功收复了腾冲,取得了中国军队在滇西反攻的第一个胜利。陈明仁还因此被誉为“能战之将”。成功收复腾冲后,陈明仁又率部队围攻松山。但就在攻打松山之战开始没多久,日军集结了大批部队,想要夺取滇缅公路,拿下龙陵城,要解松山日军被困之围。当时奉命镇守龙陵城的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六师师长张少勋面对大批日军的步步紧逼,慌了阵脚,居然动摇了军心,想要让陈明仁军长同意自己变换阵地,放日军过去。陈明仁一听:什么?让开公路放日军过来,那我这次派兵围困松山的意义在哪儿?而且日军极有可能直接打过怒江,直指昆明。这样不仅会使得先前收复腾冲的胜利前功尽弃,还会威胁到昆明的安全,绝对不可以。随即严令第八十七师师长张少勋必须坚守阵地,不得后退半步。张少勋师长接到命令后不甘心,居然瞒着陈明仁,直接越级打电话给第十一集团总司令官宋希濂报告说:部队伤亡实在太大了,要是再坚守龙陵城,第八十六师只怕会无一人能够生还,必须赶紧撤退。巧的是,陈明仁这时候也要打电话给宋希濂,但这个时候宋希濂在和张少勋打电话。当陈明仁听到接线员说宋长官的电话被占线了,再联想到刚才张少勋给自己打的电话,感觉不对,就要求接线员把塞子接上要监听宋希濂和张少勋的谈话。就这样,陈明仁不仅听完了张少勋的抱怨,还听到了宋希濂的回应:要是部队真的实在守不住,就别硬守了,直接放开公路。听到这里,陈明仁哪还能坐得住,直接拿着话筒吼道:张少勋,你给我守住龙陵城,你要是敢给我后退,回头我就枪毙你。我告诉你,现在第七十一军归我指挥,龙陵城要是丢了,我扒了你的皮!然后又对宋希濂说:处座,虽然你是长官,但是不和我商量,就接了我部队下属打来的电话,是什么意思?你要是觉得你能打好这个仗,那你来啊,你要我做什么?话音一落,陈明仁就撂下电话,又忙去指挥战斗了。被挂了电话的宋希濂非常尴尬的在长官指挥所里背着手走来走去,自言自语说:算了,战场上的事儿就让他们自个儿解决,我以后就少掺和了。越级打电话跟宋希濂卖惨、告状的张少勋在吃了陈明仁一顿劈头痛批后,又得知龙陵城的阵地已经被日军撕开了一道口子,觉得无颜再见上司的他便开枪自杀了。陈明仁听到消息后更是火冒三丈,这小子战场自杀就是为了逃避责任,他要是还站在我面前,我非一枪崩了他不可。随后,又另外派人去接替张少勋的职位,继续指挥第八十七师作战。在围攻松山最激烈的时候,陈明仁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临时改变了战法。他从各个部队中选出了一批身强体壮、擅长射击作战、勇敢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从各个方向开始与日军进行山头、地堡、暗洞的逐个争夺赛。就这样经过八昼夜的反复冲杀。陈明仁终于全歼日军守敌,控制住了整个松山阵地,日军两个联队兵力无一生还。松山虽然成功拿下了,但是第七十一军也损失惨重。我们就拿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一个团的第三营来举下例子:在攻打松山之前,这个营有一千二百多名官兵,松山战斗结束之后,只剩下了十八名勇士,其中包括一一名排长,一个班长和16名战士而且都负了伤,挂着彩。毫不夸张地说,第七十一军的官兵们的鲜血染遍了松山的每一寸土地,真是“一寸山河,一腔热血”啊。拿下松山的之后,滇西局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陈明仁随即打通了中印公路(ps:反法西斯同盟国与中国的路上交通要脉,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条路承运了5万吨的援华物资)。之后,抗日战争逐渐落下帷幕,陈明仁随即被卷入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陈明仁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对蒋介石极为反感,尤其是四平战役之后。当时的陈明仁凭借着为数不多的部队,在丢失五分之三市区、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硬是坚持到援军到达。而他的对手是林彪,在与林彪对战还不落下风,这样的战绩是非常亮眼。毛主席都评价:“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但就是这么一个猛将,因为同僚的陷害,被蒋介石撤了职。由此看来,蒋介石输得不冤,把能打的全都撤了职,不能打的都身居高位,岂有不败之理。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通电起义,宣布了湖南和平解放,脱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对于他们的起义,中央是非常重视的,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先后接见了陈明仁。回顾陈明仁的一生,虽然他早期在国民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为中国做贡献。他很少参加围剿红军的战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周恩来还记得陈明仁的原因,这一位职业军人为抗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贡献。在建国之后,陈明仁带领部队剿灭广西土匪三万余众,有效的治理了广西的社会治安环境。但是由于陈明仁担任的是守备广东湛江的任务(警惕国民党登陆),所以没办法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陈明仁参加了授衔,被授为上将。这个军衔是非常合适的,陈明仁的战功也完全配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戎马半生的陈明仁病逝于北京。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后,他治理的部队(55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了歼敌10309人的重大战绩。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